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见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
妹子小说网 >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> 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见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见

  “国华将军,不必多礼了。”

  孙承宗是骑马来的。

  七十六的人了,腰板仍然十分硬朗,也怪不得老而弥坚,散尽家财时毫不犹豫,也根本没把自己的性命当一回事。

  不过看到英武不凡,气宇过人的张守仁在自己面前半跪的时候,孙承宗的眼神中还是流露出一点脉脉温情。

  他用双手将张守仁搀扶起来,温言道:“老夫已经削籍多年,早就只是一个普通百姓,国华将军何必如此大礼呢。”

  所谓消籍,就是致仕后只是一个普通百姓,而不是保有原本的级别,原本按孙承宗的资历和功劳,他应该是冠带闲住,但崇祯对孙承宗印象不好,孙老头也很倔,在崇祯即位之初的短暂蜜月之后,孙承宗就直接被削籍赶回家去了。

  “老大人虽然削籍,但在末将心中,永远是帝师和辽东督师。”

  这两个称呼,都没有前大学士这个在民间更尊贵的官职,孙承宗一楞,接着就是爽朗大笑,点头道:“老夫心中,也是以此二职更为骄傲一些。”

  “老大人在浮山几天,未知所见如何?”

  “这个先不谈,容老夫揖谢国华盛情,特派兵马营救,老夫一家近百口,赖将军以全性命,此恩是要谢的。”

  说着,孙承宗便是兜头一揖,而在他身后,有十来个壮盛之年的孙府男丁,包括他的三个儿子和几个孙辈,孙承宗揖,他们却是跪了下去。

  “阁老,不必如此,请起身吧。”

  虽然是这样回答,但张守仁也没有完全避开,只是侧着身子受了这一礼。

  高阳城在孙家和百姓撤出后,不到一天就被大股清兵合围,而孙承宗心中完全明白,若不是马三标一伙诈开城门,用那种手段叫高阳城中的孙府家人和百姓们撤退,一两天后,阖城上下就全部在城中做鬼了。

  高阳被破后,四周的城池也陆续被攻破,清兵杀戮之狠,百姓遭遇之惨,消息也是陆续传了过来,这使孙承宗明白,他曾经使家族在何等危险的地方做了何等危险的事情!

  事实上也是如此,在真实的历史中,孙府上下近百口,孙承宗自杀,子孙全部被杀,只有一个几岁的娃娃和他的母亲两人逃出,整个家族,几乎就算是被族诛了。

  当国家被异族侵略,欺凌,杀戮的时候,个人和家族的力量已经完全无用,而很多优秀的人与他们的家族,在这一次天崩地裂般的大变局中,所遭遇的一切,又岂是他们个人或是某一个家族能抗拒的呢?

  这样一揖一跪,孙家算是在某种程度上偿了所欠的张守仁的债,看着他们,张守仁也是无比的开心。

  自己回到这个时空,目前为止,改变了一些东西。

  比如浮山军户们的生存状态,比如剿灭了一些海盗响马,拯救了一些人的性命和财产。

  同时,他使得这个时空的大明有了一支正在萌芽状态的强悍军队,但这支军队能发挥多大作用,还犹未可知。

  真真正正的叫他感觉自己介入历史,改变了历史原有轨道的,就是救了下眼前这个须发如银的白发老人。

  以孙承宗的贡献和地位,绝不该死在高阳防御战这样微不足道的战事中,也不该在七十六岁的年纪,遭遇家族被族灭,自己投环自杀的悲惨结局。

  不该这样。

  绝不能这样!

  现在孙承宗就站在自己眼前,虽然做黔首打扮,但老头子的那种睿智和洞彻一切的眼神,足以叫张守仁十分满意和兴奋。孙承宗这样的大臣,在后世是被誉为明末仅有的几个能臣之一,虽然攻不足,机变不足,但通晓天下大势,深明满清内情。镇守辽东多年,对后金的那些亲王郡王贝勒和固山额真等大将们都较为了解,有这老头子在,最少对辽东的情形,张守仁觉得自己会了解的更多了。

  对现在的“老憨王”皇太极,张守仁了解的比较多,但等而下之的,很多在历史上出镜率并不高,但在当时是很要紧人物的,这都要通晓辽东情形的高级官员才能了解,并且能够给他指点的了。

  “请阁老入营吧。”

  张守仁是在军营前迎候,所有的浮山军官团也是奉命前来一起迎接,此时张守仁伸手肃客,孙承宗继续骑行,在场的军官们一碰皮靴,发出一阵巨大的用力关门般的巨响。

  孙承宗刚想说什么,不过他继续向前时,一路上道路两边全部是穿着浮山军常服的军人们,所有人都是一个动作,都是啪的一下,两只皮靴一并,昂首挺胸,双手紧握手中的兵器或是自然下垂,贴在裤缝上。

  “国华将军,浮山营不愧传闻中所说的那样,是天下至强的精锐之师。”

  当孙承宗在几千人的注目礼中,来到张守仁的节堂上房安置下,喝了一口茶润喉之后,也是正色夸赞起来。

  “阁老过奖了。”

  “老夫可不会过奖,”孙承宗原本一直很严肃,此时也忍不住开起玩笑来:“虽然将军救了老夫和舍下百口性命,但老夫秉性强直,可不会因为这个就曲意奉承的。”

  “哪里敢这么想阁老。”

  张守仁也是笑起来,不过笑了一笑过后,又是正色道:“虽然扫荡海匪,响马,本军并不困难,然则成军至今,未曾与强敌对抗,若与鞑兵遭遇,情形如何,末将不敢逆料。”

  “唔。”

  孙承宗轻轻点头,白眉之下的眼睛之中,也满是赞许之色。他看着张守仁,微笑道:“国朝用兵之将,所谓名将者,多半轻慢骄纵,庸将者,则一无所能。今看国华,未虑胜,先虑败,虽为一方豪强,然而并没有虚骄之气,十分难得,老夫甚为欢喜。不过,你虑的也是,奴兵经过数十年征战,其旗丁自少年时就骑马,渔猎之事也就是练习射箭。要知道,我汉人懂制弓的不多,一张弓,从选木到选择弓弦,再到制成,暴晒,最少须三年之功。平时的养护,也十分困难。所以我大明立国之初,一个百户有十名火铳手,二十刀牌,四十长枪,三十弓箭,但行于永乐年间时,弓箭手就足三十之数,到老夫主持军务,督师辽东时,诺大辽镇,长于弓箭的好手,怕连数千人也没有。皆因弓箭制作困难,而弓手要平时练习,日常不缀……除非是猎户,汉民之中,谁能如此?在军中,则多是虚应故事,能射中固靶就是好手,时间长久,民间无弓手,军中亦缺,这一层,就与奴相差极远。奴兵就算是跟役,辅丁,也多半背弓,能开强弓,能射利箭,每遇合战,皆是用弓箭乱我阵脚,漫射之后,再以步卒破我军阵,屡试不爽,虽我大明王师有火器,然而火器射程不如人,杀伤不如人,又屡屡炸膛,兵实不安心,火器不堪用,则只能任人压制,辽东战事,遇敌野战吃亏,第一层就是在弓箭上头。”

  “听阁老一番话,末将心里敞亮多了。”

  张守仁不得不承认,自己对清军的弓箭是有轻视之意。不过看孙承宗的话,清军的弓箭显然并不是小孩子的玩具。

  这年头制造弓箭确实不容易,弓弦一般是用动物的筋,还要选用上好的牛角,不能用小牛或老牛,要壮年牛的角最好,还不能用病牛,要纹理清楚,色泽润泽的为上佳。筋要选弹性佳,韧性也强的好筋,然后选取上等木块,雕凿弓身,挂弦,暴晒,制弓箭麻烦,训练弓箭手一样麻烦。

  没有三五年功夫,也不了一个能射中百步移动目标的弓箭手。

  反观清军那边,小孩子五六岁就使用小弓箭打猎,整个民族一年到头不停的训练弓箭手,不停的制造各种规格的弓箭,百步外射中人体就跟玩儿似的,每次与明军全战,清军的弓箭手居前,用箭雨先把明军洗一遍,这么一来,弓箭倒也确实是这个辽东异族手中最强劲的武器了。

  “至于奴骑战马众多,骑术精良,来去如风,进兵迅猛,退去时追之不及,也是当时老夫督师时的情形。至于现在,听说他们也铸有大炮,孔有德等部有大量火器,并且奴兵有大量铁甲,当年老夫退职返京,老奴进兵辽西,一战就得铠甲一万余领,到现在又是十年功夫,怕是他们铁甲更多,兵器也更锐利。”

  孙承宗紧锁双眉,提起辽东,这是他的一块心病。

  不过在他的话告一段落后,他的长孙孙之洁之前笑道:“张将军坐镇胶东,距离有千里之遥,就算奴骑入山东,怕也不会至胶州这一带,将军思虑未免太多了。再者说,听说将军武勇过人,可以一敌百,马上诚然无敌,既然如此,又何必有所忧虑,喋喋不休,有若妇人呢?”

  孙之洁是一个国子监的贡生,和当时的读书世家的子弟一样,有着一点读书人的迂腐气和世家子的傲气,到浮山后,张守仁没有第一时间去接他的祖父,并且派出的马三标和朱王礼十分跋扈无礼,并不把孙家的人高高在上的捧着,这叫这个一直在祖父余荫中被人高看一眼的年青人十分不悦,此时见张守仁喋喋不休问辽东,孙之洁心中十分不满,忍不住就是上前讥刺起来。(未完待续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mzyhp.com。妹子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mzyhp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